开悟佛学 第四期《唯识二十论》线上学习坊
2504165
001.试听版:《唯识二十论》的虚拟技术释读.mp4
002.第1讲 佛教哲学的巅峰:世亲与唯识学.mp4
003.第2讲 唯识学如何看待一场爱情故事?.mp4
004.第3讲 《唯识二十论》:文本、结构与三大理论原则.mp4
005.第4讲 唯识之“识”:梵汉对勘的释读方法(上).mp4
006.第5讲 唯识之“识”:梵汉对勘的释读方法(下).mp4
007.第6讲 三界唯表象与虚拟现实.mp4
008.第7讲 表象的四个工作机制.mp4
009.第8讲 AI的演化:能取所取模式到根境和合生识模式.mp4
010.第9讲 末那识模式与沉浸感.mp4
011.第10讲 唯识之“唯”:唯遮外境与唯识学的意识闭环.mp4
012.第11讲 亲证与末那识模式.mp4
013.第12讲 沉浸感:在意识与感觉器官之间(上).mp4
014.第13讲 沉浸感:在意识与感觉器官之间(下).mp4
015.第14讲 心意识了:末那识模式是如何实时混合的?.mp4
016.第15讲 元宇宙与似外境现.mp4
017.第16讲 虚拟现实的世界架构:自证分、见分与相分.mp4
018.第1讲 导言.mp4
019.第2讲 再谈唯识如何看待一场爱情故事?.mp4
020.第3讲 唯识如何看待一场虚妄的解脱?.mp4
021.第4讲 《唯识二十论》的首要议题:境or识.mp4
022.第5讲 《唯识二十论》的424理论结构.mp4
023.第6讲 重建唯识学的谱系(上).mp4
024.第7讲 唯识学的谱系:来自窥基的推测.mp4
025.第8讲 唯识学的诞生地.mp4
026.第9讲 罽宾瑜伽师.mp4
027.第10讲 犍陀罗的古说一切有部师.mp4
028.第11讲 阿毗达磨心论系统.mp4
029.第12讲 心论与阿毗达磨俱舍论.mp4
030.第13讲 唯识二十论的根本立场:来自窥基的推测.mp4
031.第14讲 一切有与十二处.mp4
032.第15讲 法境与外六处.mp4
033.第16讲 二元本体的三个特征.mp4
034.第17讲 “一切有”教义的A面与B面.mp4
035.第18讲 识的背反关系.mp4
036.第19讲 阿毗达磨哲学的讨论模式:能取与所取.mp4
037.第20讲 能取所取模式的三个理论要点.mp4
038.第21讲 “取”的超越特征.mp4
039.第22讲 超越、外在论与内在论.mp4
040.第23讲 “根境为先”与表征.mp4
041.第24讲 外在论、内在论与实在论.mp4
042.第25讲 “唯识无境”命题的错解起源.mp4
043.第26讲 正统派、中观瑜伽派的错解.mp4
044.第27讲 近现代西方学界的错解.mp4
045.第28讲 第2颂与诘难方式.mp4
046.第29讲 对于第2颂的实在论误读.mp4
047.第30讲 第3颂:世亲菩萨的再诘难.mp4
048.第31讲 假面的实在论者与实质的内在论者.mp4
049.第32讲 因果异时主张的认识论涵义.mp4
050.第33讲 “所取”的二个层面:色与所缘缘.mp4
051.第34讲 详说经部的“根境为先,后方识了”.mp4
052.第35讲 极微定义的二个层面:析分与分析.mp4
053.第36讲 极微的二大根本特征和原则.mp4
054.第37讲 古希腊原子论与古印度极微说.mp4
055.第38讲 “输入的原子主义”与“一一极微实有”.mp4
056.第39讲 极微论批判的总思路.mp4
057.第40讲 七微合聚.mp4
058.第41讲 第11-12颂:六合与六分;第13颂:方分与极微无分的逻辑矛盾.mp4
059.第42讲 第16颂第一论:量、现量与原初印象.mp4
060.第43讲 第16颂第二论:“一一极微”的认识论矛盾(上).mp4
061.第44讲 第16颂第二论:“一一极微”的认识论矛盾(下).mp4
062.第45讲 极微论者用“记忆”来补救世亲菩萨的攻击.mp4
063.第46讲 构成记忆的二个层面.mp4
064.第47讲 记忆的本质是“自证”.mp4
065.第48讲 瑜伽行派的核心概念:显现.mp4
066.第49讲 奢摩他与毗钵舍那.mp4
067.第50讲 显现的三个状态.mp4
068.第51讲 唯识学瑜伽行派的“唯表征”原则.mp4
069.第52讲 显现:深度禅定中的状态.mp4
070.第53讲 《摄大乘论》:唯识无境命题的核心文本.mp4
071.第54讲 “自证”与“自证分”.mp4
072.第55讲 瑜伽师自证理论的三个要点.mp4
073.第56讲 非瑜伽师系统对瑜伽师自证理论的批判.mp4
074.第57讲 区别性原则与为境所证.mp4
075.第58讲 类能取所取模式.mp4
076.第59讲 唯识学瑜伽师对待能所模式二元结构的二条路线.mp4
077.第60讲 《般舟三昧经》禅定体验的第一个层面.mp4
078.第61讲 《般舟三昧经》禅定体验的第二个层面.mp4
079.第62讲 唯识无境命题之根本:源初的一.mp4
080.第63讲 第9颂的结构和四个观点.mp4
081.第64讲 显现≠表征.mp4
082.第65讲 瑜伽行派的二种自证活动.mp4
083.第66讲 分别显现模式.mp4
084.第67讲 虚妄分别.mp4
085.第68讲 遍计所执性.mp4
086.第69讲 瑜伽行派:二种超越模式的区分.mp4
087.第70讲 瑜伽行派:全新的超越模式.mp4
088.第71讲 身体的原初限制(上).mp4
089.第72讲 身体的原初限制(下).mp4
090.第73讲 第19、20、21颂的简介.mp4
091.第74讲 瑜伽行派与他心通.mp4
092.第75讲 业力:集体幻相.mp4
093.第76讲 种子与集团幻相.mp4
094.第77讲 境.mp4
095.第78讲 境与净土.mp4
096.第4次线上研讨课(腾讯会议版).mp4
097.第3次线上研讨课(腾讯会议版).mp4
098.第2次线上研讨课(未剪辑版含问答).mp4
099.第2次线上研讨课(内容部分).mp4
100.第1次线上研讨课(内容部分).mp4
101.无相唯识是内在论.mp4
102.第三次技术革命.mp4
103.直播间对三个问题的回答.mp4
104.浅释“共业”.mp4
105.《观所缘缘论》略讲(上).mp4
106.《观所缘缘论》略讲(下).mp4
107.《无分别智与后得智》上.mp4
108.《无分别智与后得智》下.mp4
109.关于唯识无境的问题探讨.mp4
110.唯识如何看待禅定.mp4